啟達教育網權威發布江西省2015-2016學年八年級下學期地理第三次聯考試題(含解析),精選習題,請隨時關注啟達教育網!
一、選擇題(共13小題,每小題2分,滿分26分)
1.黨的十八屆一中全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這說明北京是全國的( )
A.經濟中心 B.政治中心 C.工業中心 D.文化中心
【考點】首都北京的地理概況.
【分析】北京市位于太行山、燕山和華北平原的結合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科研、教育中心,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國際化大都市.
【解答】解:北京對于未來的發展北京做出了長遠規劃,北京市未來的建設發展目標定位于:國家首都(政治中心)、世界城市(國際交往中心)、文化名城(文化中心),并首次提出“宜居城市”概念.因此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一中全會在北京召開,這說明北京是全國的政治中心.
故選:B.
2.我國面積最大的島嶼是( )
A.臺灣島 B.海南島 C.崇明島 D.金門島
【考點】中國的主要半島、島嶼和海峽的分布.
【分析】我國海岸線漫長.所瀕臨的海,自北向南為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它們都是太平洋的邊緣部分.我國海域分布有面積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6500多個,其中重要的有臺灣島、海南島、崇明島等.
【解答】解:我國面積最大的島為臺灣島,第二和第三為海南島、崇明島.
故選:A
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在我國各省區中( )
A.面積最大 B.緯度最高 C.跨經度最多 D.平均海拔最低
【考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分析】新疆地處內陸,氣溫冷熱變化劇烈,年降水量表現出由東向西逐漸減少的態勢.新疆的東部和南部降水甚少,吐魯番盆地西部的托克遜年降水量僅5.9毫米,是全國降水最少的地方.本區河流稀少,且大多數是內流河.總的來說,干旱是本區自然環境的主要特征.
【解答】解: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位于中國西北邊陲,土地面積約166萬千米2,約占中國陸地總面積的1/6,是中國陸地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域單位.新疆邊境線漫長,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8個國家接壤,是我國鄰國最多的省份.新疆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是中國西部大開發的重點區域.
故選:A.
4.生活在塔里木河流域的人們,天越旱,越盼望出太陽的原因是( )
A.這里的人們生活要在有太陽的環境里
B.出太陽,天氣炎熱,有利于葡萄干的晾曬
C.出太陽,天氣越熱,山上的冰雪融水就越多,河水就越豐富
D.出太陽,天氣晴朗,有利于采摘長絨棉
【考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分析】塔里木河是我國最大的內流河,位于新疆的塔里木盆地,水源依靠高山上的冰雪融水,在7到9月氣溫最高的時期,冰雪融水量很大,形成塔里木河的汛期.
【解答】解:塔里木河位于西北內陸的塔里木盆地,由于降水稀少,河流水源主要來自天山和昆侖山的冰雪融水,天氣越干旱,塔里木河流域的人們越盼望出太陽,其主要原因是出太陽后氣溫就會升高,冰雪融水就會增多.
故選:C.
5.關于我國基本國情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國土遼闊,區域差異大 B.自然環境多種多樣,各種資源分布比較均勻
C.人口眾多,人均資源充足 D.氣候復雜多樣,自然災害較少
【考點】我國的綜合國力和發展潛力.
【分析】依據我國的基本國情解答.
【解答】解:我國自然條件復雜多樣,地理環境特色突出,我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人口眾多.我國自然資源豐富,許多自然資源總量居世界前列,但各種資源分布比較不均,人均占有量也很少;我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地區差異顯著;我國季風氣候顯著,雨熱同期,自然災害頻發.
故選:A.
6.我國著名詩人余光中先生的《鄉愁》詩中寫到“…而現在,鄉愁是一彎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詩中“海峽”是指( )
A.瓊州海峽 B.朝鮮海峽 C.臺灣海峽 D.渤海海峽
【考點】中國的主要半島、島嶼和海峽的分布.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我國的海峽.自北向南有渤海海峽,臺灣海峽,巴士海峽,瓊州海峽.
【解答】解:A、瓊州海峽位于海南島和雷州半島之間. B、朝鮮海峽不屬于我國. C、臺灣曾經流離國外,后來收復以后,回歸到了祖國的懷抱. D、渤海海峽是我國的一個內海.
故選:C.
9.“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造成這種差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作物品種不同 B.地形的差異 C.耕作制度不同 D.氣候條件不同
【考點】影響農業的因素.
【分析】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般變化不大.氣候影響著人類的生產活動,其中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最顯著.
【解答】解:淮河以南是亞熱帶季風氣候,適合橘的生長,而淮河以北是溫帶季風氣候,溫度達不到橘的生長條件.故選項D符合題意.
故選:D.
10.有關香港的表述,正確的是( )
①位于珠江口西側 ②是國際貿易中心、金融中心
③由香港島和九龍兩部分組成 ④通過京廣線與北京相連
⑤山地多,平原少,用地緊張 ⑥氣候濕潤,淡水充足.
A.①③⑤ B.②⑤ C.②④⑥ D.⑤⑥
【考點】香港的經濟發展狀況;香港的地理位置及地域組成.
【分析】香港由香港島、九龍半島和新界三部分以及262個大小島嶼組成,香港位于南海之濱,珠江口東側,北與深圳相連.
【解答】解:香港位于珠江口東側,北與深圳市相連,主要由香港島、九龍半島和新界三部分組成,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少,用地緊張;主要氣候類型是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暖濕潤,但由于人口眾多,工農業用水量大,淡水資源缺乏;其通過京九線與北京相連,是國際貿易中心、金融中心.
故選:B.
11.新疆瓜果特別甜的主要原因是( )
A.品種優良 B.灌溉水源充足 C.土壤肥沃 D.日照充足、日溫差大
【考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分析】新疆生產的瓜果特別甜的主要原因是日照充足、日溫差大.
【解答】解:新疆日照時數多,太陽輻射強,氣溫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瓜果和糖料作物的糖分積累.所以,新疆生產的瓜果特別甜.
故選:D.
12.挖窯洞居住,以小米為主食的居民分布在下列哪個地區( )
A.長白山區 B.東北平原 C.華北平原 D.黃土高原
【考點】北方與南方的人文差異.
【分析】依據我國南方與北方地區的人文差異來解答此題.
【解答】解:黃土高原地區根據黃土的直立性質,挖掘了冬暖夏涼的窯洞,作為傳統的民居;由于氣候和地理條件的原因,黃土高原那里氣候比較干燥,一年的降水量也不多,所以那里不適宜水稻的種植,小麥也的產量也不是很高,而耐旱的小米非常適應在黃土高原生長,所以黃土高原以小米為主食,可見以小米為主食居住窯洞的居民主要分布在黃土高原地區.
故選:D.
13.塔克拉瑪干沙漠,維吾爾語意“進去出不來的地方”人們通常稱它為“死亡之海”但近些年在該地區修建了兩條沙漠公路,主要目的是( )
A.防止沙丘流動 B.開發旅游資源 C.開發油氣資源 D.保護生態環境
【考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分析】20世紀90年代,新疆準噶爾、塔里木、吐哈盆地的大型油氣田相繼被發現.三大盆地的石油資源量就達192億噸,天然氣達10萬億立方米.專家預測,未來10年內,新疆將成為我國石油生產的“龍頭”.
【解答】解:塔里木盆地之中有一個一望無際的大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塔克拉瑪干”在維吾爾語中是“進得去,出不來”的意思,也有人將其解釋成“失去的家園”或“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干沙漠的面積達33.76萬平方千米,降水極為稀少.沙漠地下蘊藏著相當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有位科學家曾這樣比喻過:塔克拉瑪干表面是無邊無際的流沙,地下是無窮無盡的油海.如今,有許多條公路深入大漠腹地,在沙漠中建成了我國新興的石油工業基地.
故選:C.
14.從“北大荒”到“北大倉”是因為( )
①地勢平坦 ②土壤肥沃 ③雨熱同期 ④人多地少.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考點】北方的自然地理特征.
【分析】東北平原,在我國東北部,南北長約1 000千米,東西寬約400千米,面積約35萬平方千米,是我國最大的平原.平原地勢坦蕩,海拔大多在200米以下.黑土面積廣大,有些低地常年積水,成為沼澤.
【解答】解:東北平原地勢坦蕩,廣泛分布黑土、黑鈣土等土壤,是中國自然肥力很高的土壤.肥沃的耕地集中連片分布,適應大面積機械化耕作.氣候溫和濕潤,雨熱同期賦予東北地區良好的農業生產條件.經過建設者多年的艱苦努力,原先叫做“北大荒”的大片荒地,變成了富饒的“北大倉”.
故選:D.
15.對于節能減排保護環境,我們中學生能夠做到的是( )
①隨手關燈關水 ②出行少坐私家車,多坐公交車或步行 ③紙張雙面打印 ④垃圾分類回收,廢舊電池單獨集中回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考點】愛護環境與保護自然資源的重要性.
【分析】本題從保護環境的角度分析,作為一個中學生應做的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具有很好的教育意義.
【解答】解:由于人類活動的加劇,對生物圈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最主要的就是環境污染,環境污染中最突出的是大氣污染和水污染,能源的使用以及汽車尾氣的排放等造成了嚴重的大氣污染,工業廢水、城市生活污水等是主要的水污染源;已經嚴重影響到了人類的生活和生存,環境保護就是保護人類自己的生存權利.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積極地加入環境保護的行列.①隨手關燈關水;②出行少坐私家車,多坐公交車或步行;③紙張雙面打印;④垃圾分類回收,廢舊電池單獨集中回收;都是我們中學生能夠做到的.
故選:A.
二、解答題(共2小題,滿分15分)
16.閱讀下列圖文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長江三角洲示意圖(如圖)
材料二:如今,長江三角洲真正形成了一小時高鐵圈,三成是真正實現了“同城效應”.
(1)長江三角洲地區主要包括 上!市, 江蘇 省南部和 浙江 省北部地區.
(2)長江三角洲地區位于長江的下游地區,瀕臨 黃 海和 東 海,地處江海交匯之地,沿江沿海港口眾多.這里依托長江干支流發達的 水運 ,可以聯系廣大的內陸地區.
(3)實現“同城效應”這種生活方式的條件是 發達的交通 .
(4)長江三角洲是我國重要的稻米產區,請簡要分析該地區發展水稻種植的有利自然條件.
【考點】長江三角洲工業基地的位置和特點.
【分析】長江三角洲工業基地是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其工業中心主要有上海、南京和杭州.該工業基地發展工業的有利條件有:工業基礎和科技力量雄厚,消費市場廣闊,水陸交通便利等.上海為中國廣大內陸尤其是長江沿岸地帶起到輻射帶動作用,為長江沿江地帶提供科技力量,高素質人才,雄厚的資金,廣闊的市場,便捷的交通,促進長江沿江地帶的產業升級,優化長江沿江地帶產業的資源的合理優化配置,做到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貫徹與落實.
【解答】解:(1)長江三角洲地區包括上海市,江蘇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區.這里地形以平原為主,河網密布,湖泊星羅,自古以來就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 (2)長江三角洲是由長江和錢塘江在入海處沖積成的三角洲,瀕臨黃海和東海,地處江海交匯之地,沿江沿海港口眾多,水運發達,可以聯系廣大的內陸地區. (3)同城效應是指對在相鄰地區或更大范圍內發生重要的作用和聯動效應.同城效應,意思與“同城化“相近,是城市現代化發展的新趨勢,也是經濟全球化發展局勢下城市間互相交流合作發展的必然產物.實現“同城效應”這種生活方式的條件是發達的交通. (4)長江三角洲地區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屬于雨熱同期的亞熱帶季風氣候,灌溉水源充足,眾多有利自然條件使長江三角洲地區成為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產地.
故答案為:(1)上海;江蘇;浙江;(2)黃;東;水運;(3)發達的交通;(4)地勢平坦、土壤肥沃、降水充沛、雨熱同期.
17.小周暑假到圖示區域體驗雪域高原之旅.讀圖,完成相關問題.
(1)小周去的雪域高原是 青藏高原 ,這里冰川廣布,反映了當地獨特的 高山高原 氣候.
(2)景區A是 青海湖 ,它是我國最大的咸水湖.
(3)小周拍攝的照片甲位于 拉薩 (城市),照片乙是雪域高原特有的 牦!畜種.
(4)圖中鐵路穿越了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 三江源 高原濕地,該地區的湖泊和 河流 是該地區重要的調控器,他們和雪山、冰川一起,使 長江 、黃河、 瀾滄江 的水源源不斷,流向大海.
(5)圖中河流B是 雅魯藏布江 ,該河流谷地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是 氣候溫和,水源較豐富、土質肥沃 .
【考點】青藏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征.
【分析】青藏地區的主體是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本區是亞洲不少大江大河的源頭,長江、黃河、瀾滄江都發源在這里.本區擁有大量的珍稀動物,像藏羚羊、雪豹、野驢等.保護本區的自然環境,防止和控制生態破壞、草場退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解答】解:(1)小周去的雪域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由于海拔高,氣溫低,形成獨特的高山高原氣候.高原上峰巒綿延,山勢雄渾,山脈間多起伏平緩的盆地和谷地. (2)景區A青海湖面積為4 340平方千米,是我國最大的內陸湖和咸水湖,湖面海拔3 194米.湖內出產無鱗湟魚. (3)小周拍攝的照片甲是布達拉宮,宮殿依山壘筑,樓群鱗次櫛比,殿堂內供奉著眾多佛像和靈塔.相傳為公元7世紀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而建,至今仍是藏族人民崇佛禮佛的圣地和拉薩市的象征.照片乙是牦牛,是青藏地區代表性的畜種,它的毛厚而長,耐寒力強,體矮身健,善于爬山負重,被稱為“高原之舟”. (4)圖中鐵路穿越了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三江源高原濕地,該地區的湖泊和河流是該地區重要的調控器,他們和雪山、冰川一起,使長江、黃河、瀾滄江的水源源不斷,流向大海. (5)青藏高原氣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帶由于地勢較低,氣溫較高,無霜期長,降水條件較好,土壤比較肥沃,又有河水作為灌溉水源,因而適宜耕作,成為農業發達地帶,被稱為河谷農業,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區,以青海的湟水谷地、西藏的B雅魯藏布江谷地也就是藏南谷地最典型.
故答案為:(1)青藏高原;高山高原;(2)青海湖;(3)拉薩;牦牛;(4)三江源;河流;長江;瀾滄江;(5)雅魯藏布江;氣候溫和,水源較豐富、土質肥沃.
傳遞咨詢 知曉動向
領取免費備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