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市教委發布《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于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荚囌猩贫雀母锏膶嵤┮庖姟,再次進行中考改革,而這次中考改革方案將直接影響2021屆北京中考考生,而2020屆北京中考考生,將是最后一批原中考政策考生。
2018年北京市教委發布《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于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荚囌猩贫雀母锏膶嵤┮庖姟,再次進行中考改革,而這次中考改革方案將直接影響2021屆北京中考考生,而2020屆北京中考考生,將是最后一批原中考政策考生。
今年是改革后的第二年,該項改革對新初一都會有哪些影響?如何科學規劃學業?改革后,哪種考生更吃香?相信新初一家長們都對中考改革的變化還存有疑惑,相較于之前,北京中考都在哪些地方發生了變化呢?今天小達老師就再次為您詳細解讀一下。
此次改革,出現了一系列影響較大的新變化:地理、生物考試安排在初二第二學期末;道德與法治成為必考;歷史、地理、政治(道德與法治)等科目分值變為80分,等等。
中考改革前后對比
變化
01
考試科目發生了變化
2018-2020北京中考,必考科目為語文、數學、外語和體育;實行5選3選考。
而2021年開始,北京中考實行全科考試,歷史、地理擇優1門計入中考成績,生物、化學擇優1門計入中考成績。
變化
02
中考分值發生了變化
2018-2020年,中考總分為580分;2021年,北京中考總分為660分。
變化
03
招生方式發生變化
2018版中考招生方式較多,2021版中考招生方式變為統招、校額到校和自主招生三種形式。
2021年北京中考改革要點
要點
01
兩考合一,建立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制度
將初中畢業考試和高中招生考試“兩考合一”,實行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實現一考多用。初中學業水平考試主要衡量學生達到國家規定學習要求的程度,考試成績是學生畢業和升學的基本依據。堅持全開全學、全科開考,引導學生扎實學習每門科目,提升義務教育階段育人質量。
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由市教委統一制定要求。其中語文、數學、外語、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9門科目由全市統一命題、統一考試、分區評卷。
要點
02
12門考試科目
12門科目全部納入考試范圍,嚴格按照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確定考試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所設定的全部科目納入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范圍,考試設置語文、數學、外語、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體育與健康、藝術(音樂、美術)、綜合實踐活動中的信息技術和勞動技術12門科目。
要點
03
考試時間變化
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由教委統一制定要求,學生在完成每門科目課程內容學習后參加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實行隨教、隨考、隨清。其中地理、生物考試安排在初二第二學期末,語文、數學、外語、道德與法治、歷史、物理、化學考試安排在初三第二學期末。
語文、數學、外語3門科目分值均為100分。其中外語卷面考試60分,聽力和口語考試40分(與統考筆試分離,學生有兩次考試機會)。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門科目分值均為80分(含10分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或綜合社會實踐活動成績)。體育與健康分值40分。藝術(音樂、美術)、綜合實踐活動中的信息技術和勞動技術考試以等級成績呈現。
要點
04
考試成績表現形式的變化
考試成績呈現方式以原始成績和等級成績呈現,等級成績依據原始成績劃定A、B、C、D四個等級。其中C等及以上為合格,D等為不合格。所有科目合格才可畢業。
要點
05
增大自主選擇與自主招生機會
基于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招生錄取模式,改革錄取計分科目構成,適當給予學生自主選擇和高中階段學校自主招生機會。
在全開全學、全科開考、全科賦分的基礎上,從12門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成績中,確定8門按原始成績計入中招錄取總成績,滿分為660分。其中語文、數學、外語、體育與健康、道德與法治、物理6門成績必須計入,另外在歷史、地理、化學、生物4門成績中擇優確定2門成績計入(按照文理兼顧原則,在歷史、地理中擇優確定1門,在化學、生物中擇優確定1門)。
(以上內容引用自《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于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荚囌猩贫雀母锏膶嵤┮庖姟罚
要點
06
政策評析
①道德與法治課地位從選考變為必考
本辦法實施以后,道德與法治(“政治”課)的地位上升,以80分的分值算入中考總分,僅比數學等科目少20分,所有同學必須都進行本科目的考試,重要地位由此顯見。
文理兼顧,初一需要打好全科基礎
根據政策,按照文理兼顧原則,在歷史、地理中擇優確定1門,在化學、生物中擇優確定1門。但是,也不建議同學們在初一開始就確定,盡量能夠給多個科目打好基礎,分散風險。
③初二就要考試的生物和地理
如果在初二之前拿下地理或者生物,就能提前鎖定兩個優勢科目,初三中考科目的壓力就會小很多,可以重點備考語文、數學、外語、體育與健康、道德與法治、物理等科目。如果初二生物和地理并不理想,那么初三生化和歷史的學習壓力就會不小。
④哪些同學會受到影響
從2018年9月及以后入學的初一學生開始,適用本辦法。
⑤重視史、地、生和道德與法治(政治)
在初一階段,并不建議大家直接作出選科決定,一方面是因為所有科目均需參加學業水平考試,另外也是為了防止初二下學期考試發揮不理想,還能在夯實初一、初二學習的基礎上,拿下初三的中考科目。
大家一定要認識到:新中考改革后,整個三年沒有任何一年可以揮霍,甚至地理等科目不再有此前的一年總復習時間,因為結課后就要中考。所以,初一學好政治、歷史、地理、生物,就成了重要的一環。
什么樣的考生更吃香
伴隨著北京中高考改革,學生的課表變了、上課形式變了、上課內容也變了。家長在關心孩子成績的同時也在疑問,什么樣的孩子更適應未來的中高考改革?北京中高考改革形勢下,什么樣的考生更吃香?
看點
01
什么樣的孩子更適應未來中高考命題的變化?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李奕在北京市“展望‘十三五’發展譜新篇”系列形勢政策報告會上回答提問時表示:
思維活躍,視野寬闊的孩子更能適應這種變化,僅僅學教材,僵化地做過去體系下的題目是不行的。思維活躍,關注校園生活,能夠在生活和實踐當中使用學過的知識去解決和說明問題,這樣的孩子是吃香的。再一個,善于進行學科之間的橫向聯系,也是一種優勢。
實際上,孩子掌握知識和未來進入社會,學科之間的邊界在某些學段是模糊的,比如一二年級很難分出純美術課還是純數學課,或者是語文課;到高中有項目學習班,各個學科綜合。未來善于穿越學科邊界、善于方法的融通并且解決實際應用問題的學生是吃香的。
因此應鼓勵學生在小學、初中和高中階段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多按照自己的興趣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對于迎接新中高考,對于本科階段的學習,甚至走向工作崗位都是有好處的。這次談到所謂適應中高考,實際上跟孩子一生的成長,以及適應今天的素質教育,這三張“皮”是合在一起。
看點
02
考出好成績需要廣泛閱讀、完整閱讀原著
縱觀這幾年的中高考,閱讀能力成為試卷考查的新看點。結合閱讀來考察學生的綜合能力不僅僅體現在語文卷中,其他各科也有不同程度的體現。
北京市順義區教育研究考試中心高中語文教研員、特級教師劉德水表示,閱讀量的加大很好地貫徹學科教學改進意見的精神,向整個基礎教育學段的校長、教師和學生及家長發出了一個明確的信號,今后高考側重于考查學生在12年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習積累和知識融通、應用能力,靠死記硬背和課本中節選的名著片段是考不出好成績的,因為上面所說的任何一部名著,學生都不可能在高三一年讀完。“這就需要考生不僅要廣泛閱讀,而且要完整地讀原著,考出好成績。”
看點
03
多動手多體驗,在實踐中提升綜合素養
新的中考改革方案充分體現了對學生動手能力的考查。方案中規定,物理、生物(化學)、歷史、地理、思想品德五門考試科目滿分均為100分,每科都包含10分開放性社會實踐活動分數,這也意味著學生必須將學習搬到社會大課堂中,在實踐中提升綜合素養。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特級教師陶昌宏認為,這些措施旨在引導教學以學生為本,著眼于學生終身學習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引導教學重視學習與社會和生活的聯系,讓學生感覺所學的知識是有用的,從而提高學生的興趣和信心。
充分利用科技館、博物館、家庭中的各類資源,拓寬學生主動學習的空間環境,為學生創造更多親身體驗的機會,為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提供支持。讓學生在體驗和探究中發現問題,提出質疑,研討解決方案,真正體現“做中學”。
看點
04
親近傳統文化,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
書法、匾額、對聯、兵法、連環畫、京劇、古代文言名篇、古代文學名著……這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近兩年中考中都有所體現。在高考中,文言文、文學類閱讀等都增加了閱讀量;文綜的“谷雨資料卡”引導考生思考節氣智慧與人們生產生活的關系,感悟人與自然的和諧,考查對于認識與實踐關系的理解等。
北京市朝陽外國語學校、高級教師張媛認為,通過加強傳統文化教育,讓孩子接受德育和思想層面教育,孩子的身心能得到健康的發展,傳統文化教育提高了孩子道德實踐能力尤其是自覺踐行能力,傳統文化教育能引導孩子向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讓孩子形成向上和向善的力量。她建議,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課堂內外關注傳統文化,學校也要創設機會讓學生走進傳統文化。
看點
05
擅長邏輯思維和陳述表達的學生更有優勢
開放性試題將是未來中高考的一大特色。專家表示,考試中安排開放性試題,供學生選擇不同的解決策略,為學生提供彈性的發展空間,讓不同水平、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充分發揮。
朝陽區教育研究中心王玉起認為,考題呈現了一定的開放性,最終答案需要學生自己表達觀點和想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及陳述表達能力。試題背后折射的教學導向和育人價值卻是值得每位教師深思的:機械記憶、單調計算、模仿應用必須摒棄,而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方法等,一定是今后教學改進和加強的主旋律。
傳遞咨詢 知曉動向
領取免費備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