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北京中考地理的考試說明已經發布,根據考試說明來進行中考備考是非常合理也是非常必要的復習方式之一。根據中考地理歷年真題,我們可以發現中考地理的題型考察越來越接近實際生活問題,中考地理除了考查學生不同區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還會考查學生對地理環境的理解力和適應能力。今天啟達教育小編就整理了 2019中考地理必備學科知識及高頻考點,一定要掌握!
2019北京中考地理的考試說明已經發布,根據考試說明來進行中考備考是非常合理也是非常必要的復習方式之一。根據中考地理歷年真題,我們可以發現中考地理的題型考察越來越接近實際生活問題,中考地理除了考查學生不同區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還會考查學生對地理環境的理解力和適應能力。今天啟達教育小編就整理了 2019中考地理必備學科知識及高頻考點,一定要掌握!
//
一、初中地理基本內容
//
1.“地球、地球儀和地圖”的主要內容有:地球的形狀、大小與運動,自轉與公轉,地球儀;經緯度,五帶與高、中、低緯度的劃分等。在地圖上辨別方向,判讀經緯度、量算距離;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別山峰、山脊、山谷、判讀坡度的陡緩、估算海拔與相對高度;根據需要選擇常用地圖;例舉電子地圖、遙感成像在生產、生活中應用的實例,海洋和陸地等。
2.“氣候與居民”的主要內容有:“天氣”與“氣候”的區別與聯系、天氣符號與天氣圖、人類活動對天氣的影響,氣溫與降水的分布,世界氣溫分布圖,世界主要氣候類型。人口與人種,語言和宗教,聚落,區域發展的差異等。
3.“認識區域”的主要內容有:大洲和大洋,認識地區的位置、范圍、主要國家和地區,認識各大洲不同的國家。
4.“中國地理”的主要內容有:疆域與行政區劃、人口與民族、自然環境、自然資源、經濟發展、區域差異、北京地理等內容。
//
二、《2019北京中考說明》中提出的初中學段目標要求
//
義務教育階段地理課程的總目標是:掌握基礎的地理知識,獲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環境與發展問題,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念。
下面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來表述,這三個方面在實施過程中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知識與技能
1.掌握地球與地圖的基礎知識,能初步說明地形、氣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環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初步認識人口、經濟和文化發展的區域差異。
2.了解家鄉、中國和世界的地理概貌,了解家鄉與祖國、中國與世界的聯系。
3.了解人類所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等重大問題,初步認識環境與人類活動的相互關系。
4.掌握獲取地理信息并利用文字、圖像等形式表達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掌握簡單的地理觀測、地理實驗、地理調查等技能。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各種途徑感知身邊的地理事物和現象,積累豐富的地理表象;初步學會根據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過比較、分析、歸納等思維過程,形成地理概念,歸納地理特征,理解地理規律。
2.運用已獲得的地理基本概念和地理基本原理,對地理事物和現象進行分析,作出判斷。
3.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善于發現地理問題,收集相關信息,運用有關知識和方法,提出解決問題的設想。
4.運用適當的方式、方法,表達、交流學習地理的體會、想法和成果。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增強對地理事物和現象的好奇心,提高學習地理的興趣以及對地理環境的審美情趣。
2.關心家鄉的環境與發展,關心我國的基本地理國情,增強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3.尊重世界不同國家的文化和傳統,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理解國際合作的意義,初步形成全球意識。
4.初步形成尊重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因地制宜的意識及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增強防范自然災害、保護環境與資源和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的意識,養成關心和愛護地理環境的行為習慣。
//
三、高頻考點
//
1、地球與地圖(4個考點)
考點1:人類認識地球的過程
考點2:地球的自轉與公轉
考點3:五種基本地形的判讀
考點4:不同地圖的選擇
2、氣候(2個考點)
考點5:“天氣”與“氣候”的區別,常用的天氣符號
考點6:世界氣候的分布及各種氣候的特點
3、居民(4個考點)
考點7:不同國家的人口增長模式及其各自的影響
考點8:三大人種與三大宗教的分布
考點9:區域發展的差異
考點10: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4、中國地理(5個考點)
考點11:34個省級行政區的簡圖、相對位置和簡稱
考點12:我國人口的增長趨勢,理解我國的人口政策
考點13:我國的地形、地勢特點及氣候分布和對河流的影響
考點14:我國工農業分布及區域間的聯系
考點15:“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
//
四、初三地理復習計劃
//
熟悉大綱
1.不超綱,注意緊扣課本。回歸課本,對課本內容引申、擴展。加強縱橫聯系;對課本的習題可改動條件或結論,加強綜合度,以求深化和提高。
2.全面復習。復習知識點要全面,但也要分清楚主次?荚噧热莸闹R要求由低到高劃分為A、B、C三個等次。高頻考點多花時間和精力研究學習。但是也必須系統復習,不能遺漏。
3.狠抓雙基。重視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復習。對一些重要概念、知識多做專題,反復運用,以加深理解。
重視基礎
1.四基中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始終是中考考查的重點,在備戰中考中,應夯實基礎,抓住一個“基”字,追求一個“效”字。
2.加強基礎練習,注重思維鍛煉方法。
3.用好“錯題本”,攻克薄弱點。
4.立足課堂,緊跟老師,不懂就問。
總之,中考地理復習中,夯實基礎是根本,注重過程是前提,提質減負是核心,發展能力是目的。只有這樣,才能以不變應萬變,以一題帶一片,提升思維空間,訓練綜合能力及水平,以良好的狀態迎接中考。
為了適應新時代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要,中考地理除了考查學生不同區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還會考查學生對地理環境的理解力和適應能力,并養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同時培養學生應對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問題的初步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中考地理對同學們的要求越來越貼近實際問題。九載寒窗,決勝于百天之內,畢業班學生的總復習時間緊、任務重,同學們應該充分利用這100天的時間復習地理,注重理論與實際的聯系,熟知基本知識點高頻考點,盡可能多拿分。
//
一、初中地理基本內容
//
1.“地球、地球儀和地圖”的主要內容有:地球的形狀、大小與運動,自轉與公轉,地球儀;經緯度,五帶與高、中、低緯度的劃分等。在地圖上辨別方向,判讀經緯度、量算距離;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別山峰、山脊、山谷、判讀坡度的陡緩、估算海拔與相對高度;根據需要選擇常用地圖;例舉電子地圖、遙感成像在生產、生活中應用的實例,海洋和陸地等。
2.“氣候與居民”的主要內容有:“天氣”與“氣候”的區別與聯系、天氣符號與天氣圖、人類活動對天氣的影響,氣溫與降水的分布,世界氣溫分布圖,世界主要氣候類型。人口與人種,語言和宗教,聚落,區域發展的差異等。
3.“認識區域”的主要內容有:大洲和大洋,認識地區的位置、范圍、主要國家和地區,認識各大洲不同的國家。
4.“中國地理”的主要內容有:疆域與行政區劃、人口與民族、自然環境、自然資源、經濟發展、區域差異、北京地理等內容。
//
二、《2019北京中考說明》中提出的初中學段目標要求
//
義務教育階段地理課程的總目標是:掌握基礎的地理知識,獲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環境與發展問題,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念。
下面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來表述,這三個方面在實施過程中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知識與技能
1.掌握地球與地圖的基礎知識,能初步說明地形、氣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環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初步認識人口、經濟和文化發展的區域差異。
2.了解家鄉、中國和世界的地理概貌,了解家鄉與祖國、中國與世界的聯系。
3.了解人類所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等重大問題,初步認識環境與人類活動的相互關系。
4.掌握獲取地理信息并利用文字、圖像等形式表達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掌握簡單的地理觀測、地理實驗、地理調查等技能。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各種途徑感知身邊的地理事物和現象,積累豐富的地理表象;初步學會根據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過比較、分析、歸納等思維過程,形成地理概念,歸納地理特征,理解地理規律。
2.運用已獲得的地理基本概念和地理基本原理,對地理事物和現象進行分析,作出判斷。
3.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善于發現地理問題,收集相關信息,運用有關知識和方法,提出解決問題的設想。
4.運用適當的方式、方法,表達、交流學習地理的體會、想法和成果。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增強對地理事物和現象的好奇心,提高學習地理的興趣以及對地理環境的審美情趣。
2.關心家鄉的環境與發展,關心我國的基本地理國情,增強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3.尊重世界不同國家的文化和傳統,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理解國際合作的意義,初步形成全球意識。
4.初步形成尊重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因地制宜的意識及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增強防范自然災害、保護環境與資源和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的意識,養成關心和愛護地理環境的行為習慣。
//
三、高頻考點
//
1、地球與地圖(4個考點)
考點1:人類認識地球的過程
考點2:地球的自轉與公轉
考點3:五種基本地形的判讀
考點4:不同地圖的選擇
2、氣候(2個考點)
考點5:“天氣”與“氣候”的區別,常用的天氣符號
考點6:世界氣候的分布及各種氣候的特點
3、居民(4個考點)
考點7:不同國家的人口增長模式及其各自的影響
考點8:三大人種與三大宗教的分布
考點9:區域發展的差異
考點10: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4、中國地理(5個考點)
考點11:34個省級行政區的簡圖、相對位置和簡稱
考點12:我國人口的增長趨勢,理解我國的人口政策
考點13:我國的地形、地勢特點及氣候分布和對河流的影響
考點14:我國工農業分布及區域間的聯系
考點15:“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
//
四、初三地理復習計劃
//
熟悉大綱
1.不超綱,注意緊扣課本。回歸課本,對課本內容引申、擴展。加強縱橫聯系;對課本的習題可改動條件或結論,加強綜合度,以求深化和提高。
2.全面復習。復習知識點要全面,但也要分清楚主次?荚噧热莸闹R要求由低到高劃分為A、B、C三個等次。高頻考點多花時間和精力研究學習。但是也必須系統復習,不能遺漏。
3.狠抓雙基。重視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復習。對一些重要概念、知識多做專題,反復運用,以加深理解。
重視基礎
1.四基中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始終是中考考查的重點,在備戰中考中,應夯實基礎,抓住一個“基”字,追求一個“效”字。
2.加強基礎練習,注重思維鍛煉方法。
3.用好“錯題本”,攻克薄弱點。
4.立足課堂,緊跟老師,不懂就問。
總之,中考地理復習中,夯實基礎是根本,注重過程是前提,提質減負是核心,發展能力是目的。只有這樣,才能以不變應萬變,以一題帶一片,提升思維空間,訓練綜合能力及水平,以良好的狀態迎接中考。
傳遞咨詢 知曉動向
領取免費備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