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人民共和國70華誕來臨之際,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和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大力推進大中小幼一體化德育體系建設,同時按照全市教育系統“我和我的祖國”愛國主義主題教育的整體安排,充分展示廣大教師“我的祖國我奉獻”教書育人成果。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70華誕來臨之際,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和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大力推進大中小幼一體化德育體系建設,同時按照全市教育系統“我和我的祖國”愛國主義主題教育的整體安排,充分展示廣大教師“我的祖國我奉獻”教書育人成果, 9月21日,北京市學校德育研究會舉辦的“我和我的祖國”愛國主義主題教育——“講述我(我們)的育人故事”演講交流活動在北師大二附中舉行,首都大中小幼學校書記、校長、園長及一線教師代表共26人現場講述“我(我們)的育人故事”,有力激發各學校、廣大教師進一步增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感責任感,以立德樹人、報效祖國的實際行動,喜迎新中國成立70周年。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團市委有關領導出席。據悉,這是首都大中小幼教師首次同臺研討交流活動,是北京市搭建的促進大中小幼一體化德育體系建設的重要平臺。
立德樹人 貫穿教育全過程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要圍繞這個目標來設計,教師要圍繞這個目標來教,學生要圍繞這個目標來學。在此次征文演講展示交流活動中,來自高校、中小學的教師代表以生動的案例,闡述了基層學校鮮活的德育教育,引發與會人員的深思。
中國音樂學院思政部主任佟怡介紹了學校思政的新做法、新成效。在思想政治教育開展中,中國音樂學院堅持將思想政治教育與高等藝術教育規律相結合,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育協同融合,著力培養“為人民而歌”的人民藝術家。“博學 綻放”博士研究生思政教育團隊一行赴中原大地八朝古都——河南開封開展主題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實踐暨思想政治課教學實踐活動。“國家夢想與青年責任”主題沙龍、研究生思政教育特色實踐音樂會、“尋訪焦裕祿同志足跡,學習焦裕祿精神”,特色實踐活動引導博士研究生在實踐中汲取藝術營養,將所學奉獻給社會。
每一個從京源學校畢業的孩子的內心深處都有一部備加珍惜的“心靈相冊”:或許是徒步抗戰館參加建隊儀式中的咬牙堅持;或許是14歲集體生日會上讀信時的相擁而泣;或許是在在八寶山革命公墓加入共青團前的心潮澎湃,亦或者是佩戴團徽走遍天下的驕傲與自豪。。。。。。這部心靈相冊,是京源學校和孩子們共同書寫的,而這些記憶也都源于學校精心設計的豐富多彩的團隊課程。京源學校的劉立娟老師分享了學校經典團隊課程建設經驗和感悟。從遠足盧溝橋建隊儀式到在英雄的旗幟下集合,從青春一封信到成人儀式,京源學校的團隊工作已形成一整套成熟完備的團隊課程體系,是學校“主體體驗式”德育的生動寫照。
從史家胡同59號,發展為一校七址、7000余名學生、500余名教師的教育集團,東城區史家小學有何發展秘籍?學校書記洪偉以“把小學辦成教師成長的大學”為題,講述了史家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的創新做法。教師應成為領導者、教師應成為學習者、教師應成為研究者、教師成為合作者,看似簡單的做法,背后卻蘊藏著學校管理的智慧。學校引領教師在工作中實現職業成長,完成新時代賦予教師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教育重任。
清華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景山中學、朝陽區實驗小學、密云區第六幼兒園等學校也在活動現場分享了各自的育人故事。
以愛育愛 當好學生引路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師要“做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做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做學生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做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在此次征文演講展示交流活動中,廣大教師從自身工作出發,以實際行動回答了“培養什么人”“怎么培養人”“為誰培養人”。
北京市豐臺第一幼兒園的劉艷明老師是孩子們眼中的魔法老師。她給自己取了外號——糖果老師,希望能給孩子們帶來一段甜蜜的幼兒園生活。從教13三年來,劉艷明老師成為了孩子們眼中的同齡兒童,和她們快樂的嬉戲玩耍;家長們都說劉老師像只機器貓,總有很多辦法走進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年長的老師則認為劉老師是個魔力十足的老師,擁有100把鑰匙打開孩子們的心鎖。
演唱《長征組歌》、重走長征路研學、開設《長征》校本課程、“大視野 新長征”等系列教育活動的持續推進,引領學生從小將家國情懷融入對中國共產黨的信仰之中,融入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之中,融入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之中。海淀實驗小學語文教師程潤講述了帶領學生們在精神沃土上,更加堅定了以家國情懷鑄魂育德的步伐的育人故事。
三年,也許只是人生長河中很短的時間,但對于北京師范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第二附屬中學的尹芳老師來說,卻承載了太多的內容。三年中,她和她的第一屆畢業生們互相陪伴,互相依偎,她見證了孩子們從青澀的模樣成長為大人,感受了他們太多的歡樂與痛苦,參與過他們青春里無數瑣碎而美好的事情。在尹老師看來,“育人”便是與孩子們相守,陪伴他們成長,未來,尹芳必將繼續保持著心中的一份溫情,成為更堅強、更智慧的老師。
北京八中的劉敏慧老師以“守拙、養慧、坦然”三個關鍵詞,分享了對師德、師愛的理解。汶川地震發生后,她和學生以集體的名義與汶川女孩佳妮建立了聯系,并邀請佳妮受來京,收獲了希望、忍耐、堅強、還有幸福;景明日到植物園搞活動練長跑,清明節到仙谷里穿漢服品茶道,教師節跑辦公室編手鏈送祝福,周六日去胡同里看院落聽故事,夏日里往幽靜處習書法聽箴言……在劉老師創建的班級社團的引領下,學生體驗到了成長的樂趣;建公眾號,邊教邊鼓勵學生自主維護,激發他們的創意;孩子們畢業了,劉老師把相處的日子寫成書送給他們每一個,或者給他們拍個微電影留作紀念……劉老師的溫情陪伴,讓學生感悟到了感恩。
從1983年走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講臺,36年來,中國人民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馬克思主義學院的王向明教授教過的學生也從最初的60后,演變到今天的00后,他也從曾經的一名青年教師變成了一名經驗豐富的老教師。36年來,他把“敬業”訓練成了習慣。從教以來,王向明教授始終把努力塑造良正的人格形象作為自己努力的方向。曾經有學生在課程結束后給他發來信息:“感謝王老師一學期真誠的講授,正是您的真誠,讓我們也真切地看到了前輩們雄關漫道的萬里征程、苦難輝煌的歷史畫卷,感受到共產黨的偉大和中國人民的豪邁,讓我們有了拼搏奮斗的動力。”這是學生給我的最大肯定和褒獎。
棉花胡同幼兒園、白家莊小學、育才學校、首都師范大學等學校的一線教育工作者也為現場觀眾講述了發生他們身邊的一幕幕精彩感人的育人片段。
聚焦銜接 推動德育一體化
“我和我的祖國”愛國主義主題教育——講述我(我們)的育人故事圍繞“做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做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做學生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做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的要求,突出教師在“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教育實踐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優秀業績。此次活動是聚焦育人目標的過程,是凝練育人經驗的過程,是展示育人成果的過程,是錘煉育人能力的過程,更是互相學習激勵、推出新時代育人楷模的過程。
據悉,“講述我(我們)的育人故事”征文活動由北京市學校德育研究會發起,經市委教育工委批準,經歷半年多準備,開展了學?疾旌妥劷涣,學段展示交流,專家評審推薦,大會交流展示;顒娱_始以來,共收到來自北京市16個區及燕山地區的征文260余篇,參與學校80余所,涉及大中小幼各個學段,有30歲左右的青年老師,也有近六十歲的老教師。教師們通過一個個生動感人的故事、一段段至情至深的文字、一篇篇質樸動人的感受,娓娓講述了發生在身邊的育人故事,這是首都教育事業的真是寫照,是一線教育工作者的生動實踐,充分展示了首都教育人的責任與情懷。
征文演講活動突出了主題,契合時代,具有真實性、故事性、質樸性、生動性、鮮活性,充分展示了首都德育工作者的精神境界、專業智慧和教育情懷。
此次征文演講活動首次實現了大中小幼教育工作者同臺講述立德樹人的生動故事和鮮活案例,分享彼此理念、經驗和智慧,有利于打破育人的隔閡,求出育人的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最美的育人同心圓。這也是北京市打造大中小幼一體化德育的有效嘗試。
此次活動在中共北京市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的指導下,由北京市學校德育研究會主辦,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承辦,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支持,北京教育音像報刊總社、北京教育網絡和信息中心協辦。
下一篇:最后一頁
傳遞咨詢 知曉動向
領取免費備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