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去年在阿布扎比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以下簡稱“世賽”)上的比賽經歷,蔣應成、楊山巍、鄭宗林3位選手仍然覺得“非常興奮”。在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上,這3位90后小伙子代表中國分別獲得汽車噴漆項目金牌、車身修理項目金牌和3D數字游戲藝術項目銅牌。在近日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舉辦的世界技能大賽先進事跡內蒙古首場巡回報告會上,3位小伙子感慨:“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回想起去年在阿布扎比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以下簡稱“世賽”)上的比賽經歷,蔣應成、楊山巍、鄭宗林3位選手仍然覺得“非常興奮”。在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上,這3位90后小伙子代表中國分別獲得汽車噴漆項目金牌、車身修理項目金牌和3D數字游戲藝術項目銅牌。在近日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舉辦的世界技能大賽先進事跡內蒙古首場巡回報告會上,3位小伙子感慨:“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的確,上天沒有辜負努力的人。15枚金牌、7枚銀牌、8枚銅牌和12個優勝獎是參加第44屆“世賽”的中國代表團拼得的成績,創造了我國參賽以來的最好記錄。
為了向全社會弘揚世賽技能英雄刻苦鉆研、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自3月18日起,人社部組織了7個世界技能大賽先進事跡巡回報告團,分赴山西、湖南、內蒙古、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14個省份開展巡回報告活動,世賽冠軍像明星一樣受到各地師生追捧。
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副主任、世界技能大賽中國代表團技術代表袁芳說,本次賽事取得的優異成績突出體現了五個“首次”:一是首次位居金牌榜、獎牌榜、團體總分榜首位;二是首次實現六大領域金牌全覆蓋;三是首次獲得世賽最高獎——阿爾伯特·維達大獎;四是首次實現新項目第一次參賽即獲金牌;五是汽車噴漆項目首次蟬聯金牌。
自3月18日起,人社部組織了7個世界技能大賽先進事跡巡回報告團,分赴山西、湖南、內蒙古、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14個省份開展巡回報告活動,世賽冠軍像明星一樣受到各地師生追捧。圖為3月29日,報告團走進遼寧鐵嶺技師學院,學生團團圍住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工業控制項目冠軍袁強“求簽名”。
堅持夢想:從頑皮少年到技術“愛豆”
從游戲小子到登上“世賽”的領獎臺,深圳技師學院學生、3D數字游戲藝術項目銅牌獲得者鄭宗林用了5年的時間。
初中時喜歡打網游的鄭宗林在畢業填寫志愿時毫不猶豫地報了深圳技師學院游戲設計專業。盡管遭到家長和老師的反對,但他還是堅持了自己的夢想,“讓很多人同時在線玩我設計的游戲是我的夢想”。
但實現夢想并沒有鄭宗林想象得那么容易。剛進入游戲設計專業學習時,因為沒有美術功底,鄭宗林的成績在班級排名靠后。“游戲打得好不算英雄,能設計制作游戲才是英雄!”已經成立游戲公司的一位學長說的話一直激勵著他。不服輸的鄭宗林幾乎利用所有業余時間提高繪畫水平,每次給自己定一個小目標,一步步地前進,終于從班級的后幾名成為班里的第一名。
這條當初被家長認為沒有文憑、“不務正業”的道路被鄭宗林越走越“正”。2016年10月,鄭宗林通過校內選拔賽,進入學校組織的3D游戲制作集訓隊,踏上了征戰世界技能大賽的征程。他像一塊海綿,不斷學習練習,提高基本功,彌補自己制作基礎薄弱的缺陷。
3D游戲藝術項目出現在“世賽”的比賽中還是第一次,競賽規則、技術要求都還在制定中,對于鄭宗林來說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為了應對可能出現的競賽項目,在教練的指導下,鄭宗林把所有類型的游戲制作項目都嘗試了一遍,每個項目都力求做到完美。凌晨2點睡覺,早晨7點起床,這樣的作息時間他堅持了很久,為的就是多爭取練習的時間。眼睛近視了,右手因為長時間握鼠標得了腱鞘炎,但鄭宗林說,刻苦磨練、堅忍不拔、精益求精是成為技能人才的前提條件。
和鄭宗林一樣,汽車噴漆項目金牌獲得者蔣應成、車身修理項目金牌獲得者楊山巍初中畢業時毅然決定選擇學習技術。蔣應成說:“學習技術、參加訓練時的每分每秒都讓我覺得踏實。”楊山巍的手臂上布滿了訓練時被鐵水燙傷的疤痕,但當他們最終披著五星紅旗站到“世賽”的領獎臺上時,他們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角逐“世賽”:雙重考察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
“世賽”不是一項只要刻苦努力就能成功的比賽,對賽場突發情況的應變能力以及創新能力也是參賽選手所要具備的。
比賽前一天,鄭宗林的電腦出現了故障,為了修理電腦,他的比賽時間比別人少了兩個小時,直接影響了他對后面時間的把控。為了追回時間他焦急應戰,也導致體力消耗,出現了嚴重的失誤。鄭宗林的情緒跌到谷底,最終通過教練姜安、周烽的鼓勵讓他放下了內心的包袱,在后面的比賽中穩定發揮,追了上來。
這樣對選手應變能力的考驗也是“世賽”的常事。楊山巍說:“‘世賽’對選手的賽場應變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
在楊山巍出發前往阿布扎比前一天的下午,“世賽”網站上公布的試題又有更新,試題中要求的汽車修理部位是往屆比賽中沒有涉及過的,教練團隊迅速集合召開會議,連夜制定修復方案,當天晚上加緊訓練,直到第二天凌晨4點。
楊山巍離開訓練場的時候天空已經微微泛白,晨光熹微。一晚上沒有合眼的楊山巍馬上就要收拾行囊踏上異國征戰的旅程了,他告訴自己,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已經隨著微光悄悄來臨。他說,那是他難忘的一個清晨,天邊泛出的晨光也是他心中難以抹去的景象。
意料之外的事遠不止這些。按照往屆的比賽規則,試題會提前公布,在比賽當天會有30%的題目進行變動,但一般來說變動不會很大。比賽當天上午,楊山巍拿到試題后,通過翻譯老師的翻譯了解了內容,但下午比賽時卻發現,試題又變了。這是楊山巍從來沒有涉及過的領域,迅速調整心態后,他決定先做自己接觸過的東西,同時觀察其他選手如何處理這道看不懂的試題。“汽車修理很怕瞎做,如果做錯了也會對車身造成無法修復的創傷。”楊山巍終于堅持了一上午,在午餐時間抓緊和教練討論試題,調整自己的修理方案。
在不斷的訓練和實踐中,楊山巍也摸索出了自己的修理方案?吹绞軗p車輛時,楊山巍先進行觀察,確定哪些是塑性損傷,哪些是彈性損傷,將彈性損傷修復之后再進行塑性損傷的修復,“一上來就叮叮咚咚地敲,容易把彈性損傷變成塑性損傷,會增加汽車的修復面積。”楊山巍說,“汽車修理過程中,要盡量減少汽車的損傷”。
國家層面:全面改善技術工人待遇水平
在蔣興成的分享報告里,他這樣說,要想立足于社會,光有學歷和理論知識是不夠的,還必須掌握較高的專業技能,能夠動手解決實際問題,完成工作任務。“這幾年里,我目睹了技工院校畢業生在人才市場上的火爆、搶手,尤其是那些動手能力強、技能含量高的專業,畢業生供不應求。也因此我體會到讀技工院校,掌握一技之長是很有前途的”。
技能人才的培養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重視。據數據統計,2017年,全國技工院校在校生為338萬人,技工院校畢業生就業率達97%以上。為了進一步擴大技能人才的隊伍,2015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提出,要“提高技術工人待遇”,次年發布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繼續提出這一要求。近年來,不斷有相關的政策為技能人才的待遇保駕護航。隨著《中國制造2025》的提出,技能人才的培養更顯重要。
就在不久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全面改善技術工人待遇水平,要著力改變技術工人社會地位偏低現狀。
《意見》同時指出,要突出“高精尖缺”導向,提高高技能領軍人才待遇水平。第44屆“世賽”上獲獎的技能人才都得到了來自國家、地方、學校的重獎。除了獎金較往年有了提高,各城市也對技能人才給予了落戶、職稱、待遇等多方面的獎勵。
而在高精尖技能人才身后,還有眾多正在奮斗的技能人員以及大量技能崗位的空缺。數據顯示,目前技能人才市場的供需矛盾仍然突出,我國技能勞動者總量僅占就業人數總量的21.3%,而其中高技能人才僅占就業人數的6.2%。
內蒙古自治區人社廳廳長那煒清說,技能人才是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時代呼喚人才,人才引領發展,目前對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把培養人才放到重要位置,創新技能人才的培養方式,并著力解決技能人才發展渠道窄,待遇偏低的問題。
袁芳說,未來,要吸引更多青年走技能成才之路,要利用競賽的規模和影響力全面提升技能教育的質量,提高我國技能人才培養水平,“要把技能標準融入教育中,也要在課程中不斷創新技能教育。”
正如蔣應成所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技能的確改變了人生軌跡,這就是我的奮斗青春”。
傳遞咨詢 知曉動向
領取免費備考資料